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建立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重要情况报告制度的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8:57:04  浏览:980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建立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重要情况报告制度的若干规定

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建立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重要情况报告制度的若干规定
建设银行



根据我行信用卡业务迅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全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了解掌握各分行信用卡业务恶意透支情况和各类利用信用卡犯罪的风险案件情况,总行决定建立建设银行信用卡业务重要情况报告制度。现规定如下:
一、发现或发生下列风险事件要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总行。
(一)可能造成风险损失的透支。主要是指持卡人在信用卡帐户透支已超过规定限额和规定期限的情况,如个人卡透支1万元(含1万元)以上,公司卡透支5万元(含5万元)以上,经银行催收追讨超过3个月仍未归还的情况,禁止搞任何形式的协议透支。
(二)利用信用卡进行犯罪行为的各类案件情况。主要是指伪造、冒用身份证和营业执照等手段办理龙卡;用伪造、涂改、冒用信用卡等手段骗取财物、诈骗资财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各类案件,用其他新的作案手段出现的信用卡风险案件。
二、报告方式
各省、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根据以上两类情况负责将所辖发卡行有关信用卡业务可能造成风险损失的透支情况和案件情况分别汇总上报总行信用卡部。有关重大案件最后处理结果要及时报告总行。
(一)可能造成风险损失的透支情况,各分行在每月终了10日内上报总行。表式见附件二。
(二)各类信用卡案件情况,各分行在上报本行领导、保卫、纪检监察部门的同时,须正式行文按附件三内容报送总行。
三、总行信用卡部联系人:高伟宏、朱琪
传真电话:(010)8257300
四、本规定自1995年12月1日起执行。
附件略。



1995年11月3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国内贸易部系统企业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的通知

国内贸易部


关于印发《国内贸易部系统企业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的通知
1994年12月9日,国内贸易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委、商业、物资、粮食厅(局、总公司)、供销社,部直属企事业单位:
现将《国贸易部系统企业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国内贸易部系统企业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内贸易部系统企业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内贸系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经理离任审计以及根据有关部门规定进行的经理年度经济责任审计。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内贸易系统(含商、物资、粮食部门、供销社)各类企业、事业单位。
第四条 经理经济责任审计,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实行分级审计办法。
第五条 经理离任审计内容:
(一)经理任职期间各项经济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经营决策及经济效益;
(二)企业的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税金解缴、债权债条是否清楚,有无长期拖欠、呆帐、坏帐和重大的经济遗留问题;
(三)企业盈亏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行为,有无财产不实、帐实不符等潜亏问题;
(四)国家和供销社资财的管理、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资产流失和严重的损失浪费现象;
(五)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执行情况如何;
(六)有无只图眼前利益,损害企业长远利益和社会公益的短期行为;有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方面问题,有无因失职、渎职、官僚主义造成失浪费的问题;
(七)其他有关问题。
第六条 经理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根据第五条内容确定重点进行审计。具体内容根据企业情况确定。
第七条 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经理离任实行委托审计制度,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经理任期届满(或其他原因)离任前30天内,由单位领导人事(组织)部门向内部审计机构发出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文件,审计机构据以制定审计方案;
(二)主审单位向被审计单位签发经理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以下简称审计通知书),并着手组织实施;
(三)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按照通知要求准备有关材料,与此同时,经理要写好述职报告,并整理好有关材料;
(四)主审单位根据被审单位的有关材料、经理的述职报告,进行审计。审计方式以就地审计为主;
(五)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写出审计报告报主审单位,同时抄送被审计单位及离任经理并征求意见;主审单位根据审计报告和被审计单位及其离任经理的意见作出审计结论,送主管领导、人事部门、被审计单位及其离任经理。审计结论作为经理离任或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
(六)被审计的经理如对审计结论有关内容有异义,可在接到审计结论之日起10日内,向主管领导或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有关部门酌情组织复审或驳回申诉。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照常执行。复审后,以复审结论为准;
(七)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由主审单位和人事部门存查。
第八条 经理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办法:
(一)经理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实行计划管理制度。年初,各级审计机构按照分级审计办法,将审计范围内的企业列入审计计划;

(二)经理年度经济责任审计,根据需要,可以采取报送审计方式;
(三)经理年度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结论,作为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之一;
(四)其他程序和方法同第六条。
第九条 审计过程要从积极为发展商品流通,推进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出发,掌握好有关政策界限,按照国家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
第十条 各 、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委、商业、物资、粮食厅(局)、供销社及国内贸易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审计署驻国内贸易部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3月原商业部印发的《商业企业经理(主任、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试行办法》和1992年5月8日原物资部印发的《物资部直属企业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共青团中央关于贯彻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的意见

共青团中央


中青发[2002]18号


共青团中央关于贯彻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的意见
(2002年7月2日)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四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深入持久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紧密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继续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观念在青少年中深入人心。

  二、目标

  通过开展“四五”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守法、用法意识,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依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工作内容

  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特别学习宣传与青少年成长成才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着重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广泛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把“青少年法律学校”作为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依托社区、学校、执法职能部门、企业以及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活动阵地设立青少年法律学校。聘请专业人士组成志愿讲师队伍,培训青少年法制骨干,使他们掌握培训内容和技巧,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根据不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贴近青少年生活,进行分类别个性化指导。通过到少年法庭、律师事务所、少年犯管教所、看守所、戒毒所、劳教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罪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情景训练等活动,在法律实践中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律;通过青少年法制骨干为自己的青少年伙伴讲法律故事,传授法律自护技巧、举办法律讨论会、案例分析会等,在同伴教育中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3、成立“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积极组建专业化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队伍。共青团中央依托中国法学会成立“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该会由从事青少年法律研究与实践的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组成,开展青少年法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要继续做好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的工作,同时积极推动成立省级“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并作为“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的团体会员。各级“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和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要团结凝聚青少年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把青少年普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为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作出贡献。

  4、依托有形载体,推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着力解决进城务工青年人身伤害、工资拖欠、劳动安全等突出问题,在维权工作中以案说法,帮助进城务工青年掌握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依法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不法行为,在司法和执法实践中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权益观念;通过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建立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活跃社区文化,加强社区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帮助青少年在校外教育中增强法制观念,预防违法犯罪;深入开展“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创建活动,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大力推进青少年自护教育,通过举办自护训练营、自护学校,普及防范侵害的知识和技能,引导未成年人学会依法维权;要继续开展整治“口袋书”专项行动和“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依法解决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杰出(优秀)青年卫士等评选表彰活动,为青少年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法制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鼓舞和教育青少年。

  四、工作要求

  1、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领导。各地要按照普法工作的要求,明确领导分工,指定专人负责,统一组织指导和协调本地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要按照国家“四五”普法规划部署和共青团中央的要求,制定本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和详细的阶段性工作计划,确定法制教育的任务、措施和步骤。

  2、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理论研究。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调查的基础上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法律和公共政策体系的深入研究,并整理、交流、运用好理论成果,为深化青少年的普法工作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支持,引导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适应形势而变化和发展。

  3、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分类指导。要根据本地的情况,确定重点普法对象,分类指导,因人施教。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各级团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管理水平。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接受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推动大、中、小学生在校接受法制教育。要把进城务工青年的法制教育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方面,深入开展“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重点宣传与进城务工青年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要注重对闲散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把闲散青少年的管理、服务同法制教育密切结合起来,预防和减少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4、注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化和实效性。要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的规划和部署之中,积极推动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使青少年法制教育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和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要将法制教育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为各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团属新闻出版单位要编辑出版“四五”普法青少年系列图书,为青少年学习和培训法律知识提供参考教材;各级团组织要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形成合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要认真总结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加以推广,切实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5、发挥新闻媒体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宣传导向作用。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形成持久、有力的法律宣传声势,开展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广大青少年参加的普法教育活动,并对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现象和违法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营造良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氛围。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